每年的春招和秋招,HR都能收到成千上万封简历,其中有不少来自海归。所以在很多公司,求职“鄙视链”是真实存在的,或者换句话说,应该叫做“择优录用最佳性价比”。
对英硕的“偏见”从何而来
HR如是说
首先,英国硕士和国内硕士的培养模式有差别。
最直观的从学制上来说,国内的硕士一般都是3年制,而英国的硕士被分为授课型(1年)和研究型(一般2年),大部分中国留学生读的是授课型硕士只要1年。
由于总体课时比国内偏少,会给人一种“这个学位来的太轻松”的感觉(当然英国硕士学习密度大,并不轻松)。
其次,部分往届学生在面试中的“失望”表现,加深了HR的刻板印象。
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,也会有自己的“潜规则”。如果过去几年面试的某校的学生质量不错,那么会倾向于继续给这个学校的学生机会。
同样,如果某些学校的毕业生总是令人失望,那么长年积累,大家在心中就会加深对这个群体的负面认知。
英国把留学当产业来做,仅中国在英国的留学生就有20万。英国有各种层次的学校供留学生选择,能申请到什么level的学校和专业,各凭本事。但部分“不靠谱”的往届英硕毕业生在面试上的失望表现,令HR加深了对英硕的刻板印象。
或许你要说:不能因为个别人否认我们整个英国硕士群体啊!不公平!还是有很多人,比如我!是非常自律!非常优秀的!
我承认,我同意,我理解。
但站在HR的角度,用更职业化的视角来分析这个问题:HR也是有自己的KPI的,他们会被考核录用成功率。
也就是说,HR的任务是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合适的优秀人才,所以从学霸群体中开始寻找的动作,对HR来说是最有性价比的!
假设关键岗位最终只能选择2-3位候选人推荐给部门总经理,如果投递简历的有上百甚至上千人,效率最高的办法就是先从学校、专业、成绩上筛选掉第一波。
而如果这位HR或这家公司曾对“英硕”失望过好多次,那么在这一轮上,英硕肯定就算不上加分项了。
但也有一些英硕学生的加分项在求职中很有竞争力。
英硕如何提升求职竞争力
划重点了!
如果你希望通过英硕学历,提高自己在国内的求职竞争力,那么在做学校申请规划和入学以后,尽量向以下几点靠拢。
1、选择靠谱的中介或依靠靠谱的自己,尽可能去到自己能力所及的排名更高的学校。
2、不要碰触学校底线,不要挂科!尽可能的提高绩点。
3、在学习之外拓展高质量的实习和志愿者经历。这些经历尽可能与专业相关,非相关的、低价值的要果断舍弃。假设你的目标是进入宝洁市场部,那么在哈罗德百货兼职就远比在中餐馆打黑工的价值要高得多。
4、练好自己的英语口语,因为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用来证明自己的方式。